自2023年起,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市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,逐步取代有边界割草设备,国产品牌积极抢占市场份额。各厂商通过技术升级、调整价格带和产品创新提升竞争力,如通过引入RTK导航、激光雷达等先进技术优化产品性能,同时注重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以扩大市场影响力。新进入者,包括传统园林工具制造商与机器人技术公司,也加入竞争行列,共同推动市场向美国等更广泛区域拓展。预计未来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市场将持续吸引新参与者,市场将进一步扩大。
近年来,全自主割草机器人产品逐渐推出,其中,有不少新锐厂商在引领这股潮流。随着无边界规划式割草机器人的推出,传统割草机厂商普遍感受到了压力。
之前的一篇文章提到,近两年来,有多家割草机器人厂商的众筹金额超过了百万美金。同时,通过各渠道反馈来看,新势⼒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提升。
2024年⼀季度,在美国亚⻢逊上,库犸动力(松灵旗下)和未岚大陆(九号旗下)的份额,只有 10%~11%。但是到2024年的4~5⽉份,这两个品牌智能款割草机器人的市占率已经达到51%。在德国亚⻢逊上,这两个品牌的份额,也从4%提⾼到了49%。之前,据称2024年未岚大陆会做到10万台的量,库犸动力、科沃斯和追觅预计在5万台左右。目前看,都已基本实现,甚至有些厂商超额完成了指标,但统计口径各有差异。另外,宝时得和白马山科也有不小的量。其中,库犸动力以线上渠道为主,线下渠道似乎没有太多铺货。但是,欧洲的整个零售业态,包括家电品类在内,80%都来⾃于线下渠道,线下渠道仍然占有极高的比例。在线下渠道方面,大型园林电动工具厂商和先发的割草机厂商具备较大的优势,这方面在短时间内很难扭转。
智能款割草机器人在投入市场之前,需要经历相对漫长的周期。现阶段,常规的扫地机器人,从研发到产品落地周期大约为一年。但是,对于积累还不深的厂商而言,智能款割草机器人的研发测试周期,通常则需要 2~3年;产品在经过小批量销售后获得反馈,又需要 1~2年;公司从初创到盈利,很可能需要3~5年时间。
对于这类复杂度相对较高的机器人品类,量产是很大的考验。设备开模、供应链、代工厂、质量管控、生产管理,方方面面,想要做好并不容易。另外,各供应商能否顺利交货及做好支撑,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。在此之后,还涉及用户体验反馈、海外设备运维,等等。
综合来看,2024年大体上可以认为是无边界/规划式割草机器人赛道发展的元年,多家厂商众筹超百万美金。而2025年,这个赛道则迎来了量产考验。